作者:洪蘭
2011-05 天下雜誌 472期
新世代能否吃苦耐勞端看他們身處的環境,一旦有了值得奮鬥的理想,還怕他們沒有決心達成目標嗎?
很多人對這一代的年輕人感到憂心,覺得他們不能吃苦,抗壓性低,將來國家交到他們手上時怎麼辦?其實這是不必的,這次成功獵殺賓拉登的不就是年輕人?我們的祖先經過幾千萬年大自然的淘汰,留下的都是能吃苦耐勞的基因。人的行為是基因和環境的交互作用,如果基因沒問題,那就從環境來檢討,而環境正是人最可以著力的地方。
美國維吉尼亞州有一個孩子Conor Grennan,他在去尼泊爾作志工前根本不知道尼泊爾在哪,也不知什麼叫「內戰」,純粹是為了向同儕炫燿,以為去一個大家不知道的地方作志工,是一件很「酷」的事。但飛機一降落加德滿都,情況馬上變得不一樣:毛派武裝分子在鬧革命,街上隨時有炸彈在爆炸,他要負責孤兒院中幾十個孩子食衣住行的一切,環境使他立刻成熟起來,因為無人可依靠。他原打算三個月契約一滿,便逃離這裡,卻在回美後,天天想念孤兒院裡的孩子,在心靈的呼喚下,再度回到尼泊爾。
第二次回來,他才發現他以為的孤兒不是孤兒,是被人口販子拐賣出來的童奴。停火協定一簽署,他連地圖都沒有,馬上翻山越嶺,徒步走到孩子的家鄉,拿著相片,找他們的父母。喜馬拉雅山脈豈是容易走的?有時連路都沒有,只有山羊走的小徑,但他做到了,他讓這些孩子和家人團聚。
這告訴我們,這一代的年輕人跟我們一樣,只要下定決心,一樣做得到。能不能吃苦則要看目標為何。Grennan在抵達尼泊爾前,沒有上過野戰廁所,更別說連野戰廁所都沒有、要自己拿鏟子就地解決的地方;他也不曾吃過居停主人,一手捏飯,一手拿牛糞添柴火的晚餐。他不但住下來,還住了十年。因為承諾了這些孩子,要送他們回到原生家庭,所以崇山峻嶺對他來說不是問題。但沒有給孩子一個理想,一個有意義的人生目標,頹廢的日子是很容易混過的。
所以父母不要做評論家,一個知道路卻不會開車的人。既然這是孩子的人生,就把方向盤交還給他。父母能做的只有提供地圖,他若願看,便不會走冤枉路。不要像有個媽媽把孩子照顧得太好,什麼事都替他做,孩子長大後,一事無成,在自殺前,寫個短訊給母親,「妳捨不得我吃苦,使我從小不懂得吃苦,我不懂得吃苦,使我吃了一輩子的苦。」
每一代有每一代的挑戰與使命,與其責備這一代的孩子是溫室裡的花朵,不如撤去溫室,讓他體驗一下暴風雨。
孩子的心是柔軟的,要保住孩子的赤子之心,要在他的心被社會磨硬之前,製造讓他被感動的機會。孩子能從服務他人中,看到自己存在的價值,他也能從服務中,看到他生命的意義。教育部與其教孩子不與他人共用性玩具,不如設計課程,讓孩子去體驗生活,既不討罵,又有實質的用處。
沒有留言 :
張貼留言